原料窜仓 血的教训

发布时间:2014-7-21 17:21:59

7月3日华农恒青八景工厂生产车间在生产使用1#筒仓玉米过程中,生产班长马华彬突然发现刮板中的玉米混杂着一定数量的小麦,立即叫停输送并第一时间分别向厂长、生产经理、仓储经理汇报,厂长、生产经理、品管经理第一时间内通知打包口将生产出的成品隔离待检,同时对玉米中混有小麦事宜进行彻底的巡查。通过对摄像头卸货情况、地磅数据记录、系统到位货明细的核对与清点,终于发现在6月19-22日的时间段,玉米、小麦交替到货分别进入1#立筒仓而发生的窜仓结果。摄像头显示,当1#立筒仓进完散装玉米之后,搬运队长关闭1#立筒仓开关,启动2#立筒仓开关进散装小麦。值得注意的是,当搬运队长关闭1#立筒仓开关时,关闭显示灯并没有亮起红灯,而开启2#立筒仓进小麦时,开启显示器也没有亮起绿灯。但就在这样还不能判定1#、2#立筒仓关闭与开启的情况下,卸货工就盲目地交替进入小麦或玉米,导致1#立筒仓窜入近80吨小麦的严重后果。

为什么会发生小麦、玉米原料窜仓呢?难道说没有固化卸货流程吗?没有卸货监管制度或规定吗?答案是否定的。早在去年4-5月份之间,八景工厂为防止三个立筒仓窜仓事故的发生,有的放失地制定了卸货前后及卸货过程中各种管理规定及流程作业要求,为完善与强化这方面的工作纪律与流程要求,八景工厂厂长特别在这两个月中分别召集了三次部门讨论会议并完善卸货操作、卸货监管流程落实到位。这里,不排除自该流程规定制定以后,集团生产条线管理者、工厂厂长、仓储经理(原料保管员)、品管经理(现场品管员)能够按流程作业进行管控与现场蹲点,包括每月定期对卸货操作员工进行现场或集中的培训,因此在一定的时间内,卸货效率与流程作业监管的比较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卸货工也慢慢怠于流程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开启与关闭筒仓开关的警惕性,而我们的管理者,工厂厂长、仓储经理包括笔者在内也慢慢放松监管力度,很长时间里没有亲临现场监控作业过程。更值得可笑的是,经摄像头查证,窜仓过程中几个卸货时段内,现场根本没有一个品管员或品管经理在场监控,原料保管员也不知所终,整个卸货过程就凭着卸货工的意识随开随关随卸,过程中也没有人去核实进仓结果,也没有人对指标灯亮与不亮的情况重点关注,机修工也没有按时间节点对设备附件进行检修与巡查。这一系列的管理者在管理上的失控,包括卸货操作工的随意作业、巡检工“怠”与“懒”的表现,才导致本次原料窜仓事故的发生。这次原料窜仓事故的产生,给予了八景工厂生产、仓储、品管等部门管理者血的教训与深思的悔意。

在分析会上,与会者分析与讨论了如下原因与处罚措施:一、主要原因:1、任心不强:6月19日进散装玉米,20日进散装小麦,在小麦与玉米频繁交替卸货过程中,搬运班长没有责任心,不核对按钮筒仓号,使小麦进入1#玉米仓;2、按流程操作:搬运队长没有按筒仓卸货流程操作。对开启按钮的操作规范放任不理,在没有现场品管及原料保管员在场的情况下,搬运班长自行按启筒仓开关。卸货品种更换时又不核对筒仓号;3、现场监控与跟踪:品管经理、厂长及生产副总没有监管到位,对窜仓防范意识薄弱,导致现场卸货操作失控;4、定期筒仓卸货流程的培训:自去年6-7月发生窜仓与制作流程以来,此后一直没有做培训,也没有对新进员工现场指导。这是作为主管的官僚思想在作怪,也是导致本次原料质量事故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大家的责任意识,对此次事件均追究了各相关责任人相应责任及给予了负激励。

集团董事长李旭荣对本次原料窜仓事故高度重视与特别关注,他明确要求生产条线部门拿出具体的、实际的解决措施,一切从成就客户出发,为保证华农恒青产品质量信誉第一,必须在本周内将窜仓的玉米、小麦分离出来,同时所有的主管必须保持“严、细、狠、准”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工作细节都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本次原料窜仓事故分析会上,与会者紧紧扣住会议主题,从工作上,思想上、学习上、方法上分析原因与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生产条线的高层人员一直到基层操作员工,分析与说明管理上与操作上的失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失误以及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上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各管理者分别作了深刻的检查并总结了产生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同时就窜仓事件,提出了七个问题点及解决措施,明确了责任人与完成时间,其中重点之一是在粉碎仓F3溜管处及小麦初清筛处安装4目筛片,将玉米小麦在7月15日之前完全彻底地分离出来。董事长同时要求,各级主管必须以华农恒青企业文化“有功不贪,有过不推,勇于承担”作为工作思路与指导方法,切实把管理细节做起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华农恒青员工特别是我们的管理者,要处处体现华农恒青人“共同成长、合作发展、争创第一”的核心值价观,用“良心、真心、专心”做最好的猪饲料,用“三大纪律、八项行动”武装自己。(作者:张志勇)